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

【新知】因為「作戰地圖」,解開「策略計畫」之謎




想要策略計劃有生命力、靈活性,運用「作戰地圖」來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,因為,透過「作戰地圖」可解決企業推演作戰計劃的四大問題:
解迷一、解決傳統策略規劃過於抽象、模糊



企業經營最擔心陷入「抽象、模糊、高度不可預測」的市場環境,不知如何應對。而「作戰地圖」是一種能將「市場情境」、「消費者變化」、「競爭者移動」,具象化、系統化呈現,讓市場經營決策與分析更清楚、更敏銳的管理工具。人是視覺性的動物,看得到、摸得到,很多作戰構想,自然就會想出來(如圖一A部份)。

解迷二、能將繁雜的市場資訊整合,看到全局
面對動態競爭環境,要能推導出作戰方案,需要大量資訊與情報。然而,許多企業資訊是散佈在不同部門、不同主管身上,若無法在作戰推演中充分整合,將使作戰規劃產生見樹不見林,缺乏全面完整的格局與視野。然而,透過「作戰地圖」可作為「跨部門主管」討論的溝通平臺,可協助跨部門主管將自己的想法,將自己所擁有的資訊,具體地呈現在「市場作戰地圖」,快速整合(如圖一B部份)。

解迷三、能掌握工具手法,而不是被工具手法所綁死
很多公司會依據策略規劃流程,引入管理工具手法,並設計出各種操作表格,讓經營團隊同仁透過這些步驟做出計畫(如 F部份)。

但是,你真的相信作戰規劃真的這麼容易就能被推導出來嗎?如果真的有效,企業根本不需要策略規劃,只要一台電腦,把環境資訊輸入電腦,明天大家來看跑出來的結果,作戰策略不就出來了嗎。

事實上,動態環境下的作戰策略絕不是那麼單純,透過既定的公式與流程就能夠計算出來,千萬不要把市場作戰當作學校考試,若用這種方式,所作出來的作戰方案會很僵硬、沒有創意。

我建議先不要太依賴既有作戰方案推演的操作流程,請先將這些管理工具手法拆開來。透過作戰地圖為推演平台,推演過程中需要分析競爭者實力時,再作SWOT分析,不需要時就擺著(如G部份)。就像炒菜一樣,什麼時候該用什麼調料才用。

把現有策略規劃的流程全部拆開來,靈活運用。管理工具手法不是萬靈丹,用得好用得對,能協助企業經營;用不好用不對,反而讓經營規劃更趨複雜、更趨於不知所措。

解迷四、能靈活發展策略內容
有人說策略一半是科學,一半是藝術。科學有標準答案,但藝術沒有,藝術要有敏銳的心。而策略規劃不能缺乏策略企圖,何謂策略企圖,就是一種強烈的渴望,在環境並不見得有利的情境下,去創造、去思索、去堅持完成作戰目標的決心。

此策略企圖並無法被科學、理性地分析與解剖。好比說,有教授問MBA學生,某專案經過縝密的分析,投入市場成功的幾率只有百分之三十,你去不去?許多MBA的同學就說不去,因為成功機率不高嘛。但是同樣問題問中小企業老闆,你們去不去?一半以上的人都要去。縱使祇有百分之三十成功機率,但是他們會想各種方法,來提高成功機率。這就是企業家精神,這就是策略企圖。

換言之,成功機會一樣只有百分之三十,敢做和不敢做,有沒有決心跟創意,決定了企業競爭的生與死、成與敗。所以策略要做得好,如果沒有加入非理性的因素,你策略推導出來也是死的,沒有創意、沒有生命力,而這些東西正好就是要做好策略的精髓和內涵。

而「作戰地圖」在策略推導上多了「沙盤推演」過程(如 J部份及 L部份)。此正能讓企業團隊以「作戰地圖」為平台,彙整市場資訊、發展創意作戰構想。

用過「作戰地圖」的企業主管就知道,透過「作戰地圖」將市場變動因素具體呈現,更清楚了解市場商機所在、更清楚評估機會與風險後,企業主管將變得更具旺盛的作戰意圖與決心。許多過去看不清楚、想像不到的可能作戰方案,最後都能被具體地構思出來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