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【觀點】滴滴打車案例

十一月份,全球關注的一個焦點 ── 美國總統大選

選前大部份媒體都預測希拉蕊贏,縱使沒有大勝,也必定十拿九穩

不料,選舉開票出爐,跌破眼鏡,卻是川普大勝希拉蕊

選前表態,靠邊站在希拉蕊的各國元首
措手不及,紛紛重新聲明對川普的善意與肯定


世事難料啊~~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
  
同樣地,十一月中國也有一件「計劃趕不上變化」的事情發生

這幾年,到中國大陸出差的人,會發現一個奇特現象

以前搭計程車,路上一揮手,立刻攔得到車
但現在若不安裝「滴滴打車」APP,特別是在尖鋒時刻,還真的是會搭不到車。







「滴滴打車」是一個互聯網的傳奇案例,

2012年下半年,以區區80萬人民幣的創始資本起步,
  
2016年,滴滴估值350億美元,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網際網路公司,

四年來,「滴滴打車」發展過程雖然步步驚心

但也陸續成功地打了幾場關鍵戰役,才能達到今日成績



2012年,在北京與「搖搖招車」進行「地推大戰」。


機場是網約車市場爭奪戰的戰略高點,每天大概有2萬輛出租車從機場出入

「搖搖」搶先出招,以出讓股份給首都機場為代價,搶得北京機場獨家經營權

「滴滴」也不甘坐以待斃,靈活地轉攻火車站入口

結果,北京三個火車站拉到的司機數量,竟然比搖搖在機場拉到的司機數量還要多






  2013年,在上海,「滴滴」與「大黃蜂」發生「廣宣大戰」。


「滴滴」在北京打贏「搖搖招車」後,立即在全國範圍快速複制

此時杭州有阿里集團支持的「快的打車」,二者實力都非常強大。

上海有「大黃蜂」,由土豆CFO率領的團隊出來做的項目

「大黃蜂」於20133月上線,營運一個月就司機破萬

覆蓋上海近20%的出租車,成為上海出租車司機最受歡迎的APP





「滴滴」後來決定先對上海「大黃蜂」發動攻擊

此時「滴滴」有較多資金可以打比較大規模的正規戰役

為了追趕「大黃蜂」,「滴滴」發動廣宣攻勢快速建立知名度
所有的媒體幾乎都打上了廣告,所有的新聞都上,尋求重點曝光

除此之外,更大量發送類似於簡訊的訊息,全面深度狂掃市場
最後大黃蜂落敗,錢沒有人多,玩不下去,就被「快的打車」收購了





  2014年,「滴滴」、「快的」及「UBER」的「補貼大戰」。


騰訊投資滴滴後,提出以微信支付可立減5元的促銷方案,結果訂單翻倍

「微信支付」在網約車的進展,打到了「支付寶」的核心

阿里也加大了對「快的打車」投資,雙方進入割喉式的補貼大戰
整個戰役不是「滴滴」對「快的」,更像是「滴滴 + 微信」對「快的 + 支付寶」的大戰




「滴滴」補貼5元,「快的」就補貼6元。

「滴滴」補貼7元,「快的」就補貼8元。

「滴滴」補貼9元,「快的」就補貼10元。
打到最後,「快的」喊出:「永遠比滴滴多補貼一元」


這場大戰,打到最後,整個網約車市場被激發起來
雙方用戶數都大增,「滴滴」從原有的2000萬激增到1億。

然而,這麼慘烈的競爭,最後產生二個結果

 一、雙方燒錢都燒到快發瘋了!

 二、其餘30多家打車軟件公司,玩不起這種燒錢遊戲,全部陣亡了!
這場戰,打得驚天動地,最後雙方停止補貼,合併成一家人



「滴滴」與「快的」恩愛合併後,緊接著面對一個更強大的對手 ── UBER

此時,「滴滴」剛獲得新一輪35億美元融資,比較有底氣和UBER火拼

但所用的手法,主要還是過去的老三招 ── 融資、補貼、燒錢

總計一年內,二家網約車在中國累計融資超過200億美元用於火拼

最後,雙方打到兩敗俱傷,還是以合併收場。




一場場戰役打下來,「滴滴」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出行平台

用戶超過3億,司機超過了1500

佔有99%以上的網約車的市場佔有率,88%以上的專車市場

直到目前,已看不到還有誰,中長期能撼動「滴滴」的領導者地位

還是那一句話:世事難料,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

但就在「滴滴」過關斬將,前途一片美好之際


2016728日政府出台了《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》

並於111日正式實施。



此法規雖然讓網約車朝向合法化的方向前進
但同時也對車身軸距、引擎排氣量、…等等定下了嚴格限制

據估計,使用「滴滴APP」出租車數量,合乎此規定者只剩3% ~ 5%


這簡直是一顆超級震撼彈,讓人應變不及

有些和滴滴合作的車行原本有10000 多輛網約車
如今符合規格的只剩下80多輛。




上星期我在上海出差時,詢問幾位出租車司機

普遍抱持悲觀想法,有些想繼續偷偷作,觀望未來動向


但陸陸續續傳出有司機被罰款訊息,也足以令其心驚膽跳
微信公眾號《企鵝生態》1111日也有消息稱
滴滴快車業務正在進行裁員,已經裁撤或正在流程中的有上百人
而整個減員計畫目標是1000人。

  





講到這裡,也不得不讓人重新思考一個問題:

企業經營 或 市場作戰,所面對的環境是穩定、持續不變的嗎

衝得愈快、跑得愈順的企業,就代表經營成功、績效卓著,前景一片美好嗎?


我在第一期的「動態戰略」,曾經寫過企業經營有「三階段的決策思維演變」

第一階段:策略規劃,要看準目標,整合資源全力以赴追求。

第二階段:競爭策略,你看得到的目標,競爭者也看得到,所以必須快速追逐目標

第三階段:動態競爭,市場變化莫測,你現在看到的目標,隨時有可能改變


隨著現在市場發展愈來愈不可測、環境變化愈趨複雜、
「動態競爭」已成為常態,現在幾乎找不到那一個產業,是處於單純的靜態經營環境。

換言之,企業務必自我要求,將決策思維模式
從第一、二階段的直線式、衝刺式經營思維,進化到第三階段的靈活應變

然而,面對第三階段:動態競爭環境下,企業該如何因應呢

我在第一期的「動態戰略」裡有提到三個方案:
「兵分多路」、「低成本探索」與「後發優勢」
其實對於一個手握40億美元隨時可動用資金的「滴滴」而言
這些方案的執行,對他都不是難事,甚至可以更大膽操作。




我反而覺得更應該調整的是經營團隊四年來過關斬將
所累積出的經營思維模式與應變心態
能否因應第三階段:動態競爭環境而適時調整

就如上述「企業經營思維的三階段演變」
在這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下,要能活下來
不在於第一階段:策略規劃所要求的「要看得準」
因為環境變化得太快了,要看得準,真的很難
也不在第二階段:競爭策略所強調的「要跑得快」
因為計劃永遠是趕不上變化,當你跑得快,又碰到環境變化
此時原本跑得快的人,往往也死得愈快。
第三階段:動態競爭的成功關鍵
反而必須「機動靈活,變得快」,配合環境變化,彎來彎去隨時調整。

反觀「滴滴」的經營團隊,創辦人及部份核心團隊,大多來自阿里巴巴
雖然「滴滴」拿的是騰訊的投資,但是骨子裡卻是阿里的基因。
頑強的拼搏力、爆表的戰鬥力、徹底的執行力是這群團隊過去的成功關鍵
但這也是面對未來複雜變化環境下的的慣性決策盲點

早期在與「搖搖」對抗時,以小搏大,小魚吃大魚,靠的是無賴打法
「搖搖招車」在電台做廣告,招募司機參加線下沙龍活動
「滴滴」知道後,就把自己的廣告緊接著貼在「搖搖招車」廣告之後
「立即發送簡訊到***  即可下載滴滴打車」
弄得司機搞不清是「搖搖」或「滴滴」
就這麼一個小手法,讓「滴滴」搭了「搖搖」的廣告便車
獲得了最早期的1000名用戶

到了後期,滴滴成長茁壯,擁有大量資金在手
拼促銷、拼價格,比腕力、比膽識,面對正規戰毫無懼色
再加上對「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」的堅定信念,組合出暴力美學式的市場割喉打法
這種方式,的確讓「滴滴」創造出中國互聯網快速擴張的成功奇蹟

然而「求快」並沒有錯
問題是,前方的路是高速公路,抑或是充滿著尚不清楚位置的坑洞
問題是,市場不是單純的靜態環境,而是詭譎多變、難以被預測的動態環境
如何從「衝得快」轉變為「跑得靈活」,如何從「能攻能打」轉變為「能攻能守」
都將考驗著目前許多處在「動態競爭階段」的企業,面對變化新變局的操盤能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